2025-01-15
学科门类:工学 一级学科代码:0812 一级学科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授工学学位)
(二级学科代码:081201,二级学科名称:计算机系统结构;二级学科代码:081202,二级学科名称: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二级学科代码:081203,二级学科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
上海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成立于1986 年,1996 年设置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2000 年设置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点,2010 年招收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2011 年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
(1) 学科队伍
本学科现有教师50人,其中,具有职称的教师共44人,其中教授7人(含兼职教授),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共41人。本学科成员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3 人,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4 人,上海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 人、一等奖1人、二等奖5人,2 人获上海市精品课程,9 名学科成员先后获得全国教师奖、全国宝钢教师奖、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曙光学者等荣誉称号。
(2) 主要研究方向
本学科现已形成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软件工程理论与设计、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计算机网络理论及应用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科成员发挥各自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的优势,相互合作,在软件容错技术、图像特征提取与分析、网络分析与建模、海量数据分析与查询等方面已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成果。
近年来,本学科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领域,结合主要研究方向开展特色研究;同时,融合上海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特色的学校特点,致力于未来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前沿探索。
(3) 科学研究
本学科承担和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及企事业合作科研项目共5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省部级项目8项;发表论文近33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10篇。
本学科注重发挥学科优势将研究成果向企业推广,主动为社会服务。本学科的依托单位之一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是我国储运自动化技术的开拓者,其成果的应用已遍及26 个省市自治区。本学科成员为神一至神五航天飞机研制了仿真测试平台,为国家航空航天事业做出重大贡献。本学科主持完成的互联网舆情大数据管理分析系统平台、在线远程智能人体测量系统、X射线异物检测仪先后在第19届和21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展出,受到业界同行的高度评价。
(4) 人才培养
本学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特色是突出科研创新能力与技术研发能力相结合,专注于导师课题组团队化的协作培养并锻造学生独立开展研究的科学素养,突出培养能适应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和长三角地区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各类开发、研究和应用人才,为上海输送大量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计算机技术专门人才。近年来,本学科研究生就业质量保持学校前列,多位毕业生就业于华为、阿里云等互联网、IT行业龙头企业,获得社会广泛好评;多位研究生进入复旦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攻读博士学位。
本学科为研究生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和条件,已建立多个研究特色突出的科研团队,制订一系列奖励办法激励学生科研创新。近五年来,本学科研究生在读期间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快速上升,其中SCI/EI期刊检索的高水平论文始终保持年增长;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申请技术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为学科点建设贡献力量;同时,近年来多位研究生在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奖项,体现出学科人才培养中以学生能力为中心的多元化培养成果。
更多资讯,可登录,考研就要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