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4
学校发展历史
南京财经大学始建于1956年的粮食部南京粮食学校,现已成为一所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支撑配套、协调发展的江苏高水平大学。学校设有教学机构23个,拥有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应用经济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学校现有普通本科在校学生17000余人,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430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2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00余人;现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十佳研究生导师团队”1个,江苏高校“青蓝工程”团队9个,江苏省高校科技优秀创新团队8个,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含培育点)4个。
1956年粮食部筹办南京粮食学校(新中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批粮食院校之一)
1981年更名南京粮食经济学院(粮食部与江苏省双重领导)
2011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粮食局签约共建南京财经大学
2021年学校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江苏高水平大学高峰计划建设高校
学院简介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南京财经大学重点建设的优势学院,粮食学科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授权点。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连续入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2023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第17位,世界一流学科排名第50名,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显著提升(第四轮B-),支撑我校“农业科学”和“工程科学”分别进入ESI全球排名前2.81‰和1%。学院目前在校硕士生255人,已面向食品行业构建了“本科-硕士-特需博士”人才培养体系,是我国重要的食品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以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系统,具备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工程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先后与世界粮食计划署、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美国加州大学、马萨诸塞大学、堪萨斯州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和英国雷丁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与国内的中粮集团、中储粮集团、雨润食品集团、江苏省粮食集团、江苏农垦集团和江苏省沿海集团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关系。近年来,学院围绕国家战略,瞄准学科前沿,进一步拓展了学科研究新领域,坚持以人为本、特色立院、质量强院、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为食品行业输送了大批高质量人才。
学科建设
2006年获批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与贮藏)
2009年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
2010年参与完成的“粮食储备‘四合一’新技术研究开发与集成创新”荣获粮食行业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1年获批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2012年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粮食物流与质量控制)
2013年新增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食品工程)
2017年食品科学与工程入选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
2020年江苏省现代粮食流通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估获评A等次;现代粮食工程与营养健康产业学院获批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
2023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第17位,世界一流学科排名第50名,支撑我校“农业科学”和“工程科学”分别进入ESI全球排名前2.81‰和1%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109人,专任教师80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27人、讲师28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65人,校外兼职硕导13人,博士学位人员占比93.75%,一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人员占比55%。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人、Elsevier高被引学者1人;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中国科协青年托举工程人才、全国粮食行业青年拔尖人才、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等省级以上人才77人次;并聘请诺贝尔奖得主阿夫拉姆·赫什科院士担任名誉教授;现有“粮食储运工程与技术”“粮油品质控制及深加工技术”“粮油食品功能与安全”“粮油食品绿色精深加工技术”“功能性粮油食品与分子营养”“食用菌功能成分绿色生物制造技术”省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6个,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粮食营养与功能食品”江苏省十佳研究生导师团队1个。“粮食储运国家工程实验室党支部”入选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
科学研究
现已形成粮食储运理论与技术、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食品营养和食品安全五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建成粮食储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粮食产后服务技术创新中心等15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2018年以来,学院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5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1项、课题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65项,江苏省杰青等省级重点项目6项;牵头制(修)订《大豆》国家标准、《Cereals and pulses-Guidance on measurement of the temperature of grain stored in bulk》国际标准等50余项;发表国内外高质量期刊论文520篇,其中高被引和封面论文15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省部奖励6项,中国粮油学会等国家一级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起止时间
经费(万元)
1
粮食产后收储保质减损与绿色智慧仓储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食品制造与农产品物流科技)
2021-2026
4000
2
环境胁迫下粮油保质减损关键技术和装备联合研发与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战略性国际合作)
2020-2023
732
3
粮油质量安全过程保障与追溯技术集成与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食品安全)
2019-2022
1619
4
食品安全监督执法指挥系统与执法终端开发研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食品安全)
2019-2022
1611
5
食品安全检验在线质控系统研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食品安全)
2018-2021
2538
6
粮食产后“全程不落地”技术模式示范工程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食品加工)
2017-2020
2747
7
植物基香辛料高效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食品制造与农产品物流科技支撑)
2023-2028
2000
8
新型食品全链条风险因子高效识别与毒性鉴定关键技术研究
<tdstyle=\"margin-right:0px;margin-left:0px;padding:1px1px0px;border-top:none;border-right-style:solid;border-right-color:#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