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11-8885
手机号:
验证码:
意向课程:
请选择
您的称呼:

教育学考研前必搞清楚哪些问题?该如何做教育学研究生备考计划?

2025-02-01

教育学是考研的热门专业,报考人数也是比较多,但是竞争也比较激烈,因此教育学专业打算考研的学员一定要认真对待,认真备考,下面小编为大家找来了教育学考研备考前相关问题,相信大家在备考前理清这些问题,一定会对你的考研之路有所帮助的。

考研前必须要搞清楚的9大问题

1:考研到底难不难?

考研难不难,取决于你的自身基础水平和考研复习情况。备考之前你的基础是无法一下子改变的,但可以通过后期认真准备,去达成你想要接近的目标。

如果你一开始就觉得基础不好,打退堂鼓,或者抱着吊儿郎当的态度去备考,那么考研难度就会非常大。如果你选择了与自己实际水平相符的院校,并严格按照制定的复习计划去执行,那么考研的难度就会降低很多。因此,考研说难很难,说容易也比较容易。

所以,这是一个小马过河的故事,标准是不一样的。

2:平时成绩好才能考上研究生?

由于研究生入学考试只是考公共课与专业课,与复习的认真程度、复习的时间长短以及方法正确与否有关,与平时的学习成绩关系不大。除非你想走保研之路,学习成绩还是比较重要的。

主要看的是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初试和复试准备好才是最重要的。

3:何时开始准备考研比较好?

这个要根据是否跨专业考研来决定,如果是考本专业,大三开始准备就足够了。如果是跨专业考研,可以早一些搜集参考教材,熟悉专业课知识点。因此不推荐大一就开始准备,因为如果战线拉得太长,很容易产生疲惫感。

当然也有很多复习几个月就考上的,但这是极少数的,而且很大部分是二战、三战的考生,一年左右的时间是比较合适的。但是最重要的是学习效率,学习效率高几个月也可以,学习效率低两年也不一定能学完。

4:如何解决考研与其他事情的冲突?

既然选择了考研,那么就意味着在考研结束前,你没有多少时间去找工作,也不应该花太多的时间找工作,否则到头来落个两头空。上课期间尽量不要逃课,否则挂科太多会影响毕业。平时也可以参加一些社团活动、竞赛以及社会实践,在复试这些都能用上。

空闲时间经常去图书馆学习,也可以在晚自习看看考研的书籍,打好基础。

5:复习安排如何规划?

要根据你的考试内容去制定每个阶段的复习计划,最好详细到每个月每一周,这样你就有清晰的任务安排,例如最好在暑假前把公共课都复习一遍,这样才能进入强化阶段。

6:复习时有哪些基本技巧?

①一切以真题为主,参考书要吃透。

②考研英语和考研政治的真题需要反复练习,但不要全部做完,留一两套最后测试。

③不要仅仅依据一两年的专业课试卷猜测哪些会考不会考,最好多收集几年的真题。

7:考研有哪些常见的方向性错误?

①快到正式报名的时候才决定考不考研,匆匆忙忙做决定,很少有考上的。

②自以为基础好的科目不认真复习,以为凭基础好应该能过,经常会考得很烂。英语专八过了的宝宝,考研英语也不一定能考好。

③全真题在考前看都没看过,或是很少练真题,没有分析和总结真题。

8:考研过程中如何自我激励?

一开始你会觉得考研生活枯燥、困难重重。不妨换个角度看待问题:在考研过程中,只要你每天都能做到专注复习,就能体会到自己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有所收获。

一定要鼓励自己坚持下去,无形之中也锻炼了你的意志力,这种体验会受益终身。

9:应届考研还是参加工作后再考研?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计划,因此,无论是应届考研,还是在参加工作后再考研,都各有利弊,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你在毕业后直接就能进入你想去的行业工作,无论是应届考研还是等工作几年之后再考研,都是可以的。

如果你不喜欢本科专业,还是建议应届考研,因为工作之后要考研究生通常都要辞职考才能考上,而且时间也远没有应届时这么多。在本科期间,花上一年左右的时间全力准备,考进一个自己比较满意的专业读研究生是完全值得的。

在清楚的了解了考研信息之后,就是备考考研了,那么到底该怎么复习?怎么记才不容易忘?该买什么参考书?什么时候开始复习?怎么安排复习时间?要不要看视频?需要复习几轮?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学考研备考复习建议

1.该买什么参考书?

误区一:大家都推荐的不一定是适合你的

判断参考书的几条标准

1.书权威吗?是机构自己编的还是某某学姐自己写的?

2.是考研指定用书吗?

3.适合自己要考的学校吗?(可以通过看历年真题对比书的内容确认)

4.为什么推荐这本书?这本书好在哪里?

5.这本书不好在哪里?

注意了,选书最重要的核心标准是,我想要什么样的书?这本书是我想要的吗,对比一下心里就有数了。

在调查分析了上千份问卷之后,发现大家对于参考书有以下几点需求,看看是不是跟你的想法也吻合

1.内容全面,要考的题目都能找到

2.重点突出,最好有历年真题的归纳,看起来清楚明了

3.内容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

4.内容准确且权威

5.要是能帮助快速理解、快速记忆就好了,内容实在太多又杂,总是记不住,记了忘

那么带着这些需求去找需要的参考书就很容易了。

2.如何安排复习时间?什么时候开始复习,7月份甚至9月份开始晚不晚?

误区二:要早点复习!复习晚了就完了!都是狗pi

需要时间积累的科目(比如英语、专业课二)提前准备,需要大量记忆的科目(比如政治、教育学)后期记。

教育学考研一般考4门,政治英语公共科目,专业一,专业二

最好不要每天4个科目都学习,特别容易打断自己注意力。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复习重点,逐个击破,最后就不会出现所有科目都堆在一起复习的囧况了。

因此,一天学习的科目不要超过3类,不然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最后什么科目都没复习好。

如果开始的时间早,4、5月份开始,建议先复习英语和专业课二,这些都没办法短时间内突击,必须扎扎实实积累。

可以每天做做阅读、练练翻译、积累词汇和句型。

专业课二根据自己要考的科目,安排好时间。

那么政治和教育学什么时候开始?

教育学暑假开始或者开学后9月份开始都不晚,很多同学觉得自己复习时间晚就考不上了,绝对不要为自己找各种理由,别人可以2个月考上,你为什么不能?

不要说,别人是别人,我就是不行,我问你

别人一天有24小时,你也有24小时。别人有两只眼,你也有两只眼。既然都一样,为什么你不能是别人?

永远不要为自己找借口!干就是了!

记忆类的科目,前期记了如果不及时复习就会忘,那么之前的学习几乎是白费,所以注意经济原则,快考试了突击记忆,关于记不住的问题,后面会讲到。

3.要不要看视频?

误区三:大多数人推荐的方法不一定是对的

可能很多同学都听信了学姐或者老师的话,先看视频理解一下,前期不要背,理解为主,掌握好框架,后期往里填充细节,要复习好几轮,第一轮用多久看哪些哪些,第二轮第三轮。。。。

但是,是不是会有这种情况:

听了学姐的话依然没有考上!

看了一天的视频,感觉学了很多,但实际上并没有记住啥。

理解了,但是依然没有记住。

复习了好几轮了,自己合上书一想,脑子一片空白!

可能很多同学都会把责任推到自己身上,我还是不够用功,我今天又贪玩了,我脑子不好记不住。。。

有时候真的不要那么诋毁自己,把责任都推到自己身上。有可能别人说的是错的。。。

来,我们来仔细思考一下,学姐的话哪里错了。

1.需要看视频理解一下

难道不看视频就理解不了吗?都是中文啊!又不是英文,就那么难理解吗?不要把自己当成大傻子啥都理解不了,只能听了别人的才能理解。

我也看过那些“帮助”理解的视频,感觉是越听越多,越讲越多,无非是把书上的话换一种说法,然后加一些背景和例子,试问,这样就能帮助你理解吗?

听了别人讲的理解了和自己琢磨后理解了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和层次!

打个比方,上学时候学习数学,老师讲了一遍题目,你觉得自己理解了,对吧?再扔给你一道题目,。。。娘亲来,又不会了!这不一个道理吗,别人的理解不是你的理解,只能起很小的帮助作用,要相信自己的理解力,不要再把自己当小孩子了。

可以参照我之前的文章,学习的正确姿势,高段位的学习是要当主动加工者,而不是被牵着鼻子走。

也不要觉得自己不是这个专业的需要听听专业的人讲讲,绝对不是这么个道理,要分情况的。教育学,每个人都能说出点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你又不是完全不懂教育,可能只是需要多补充点细节和背景。

教育学又不是数学!没有别人教就理解不了,这不很夸张么。。。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么个理?

其实看视频可以,这里只是给大家提供另外一种选择,你可以花费一天时间看一章的讲解视频,然后再去花更多时间却依然背不下来你以为自己已经理解了的东西,好不容易背下来了,几天不看又忘了,然后苦兮兮地陷入自我怀疑。(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

当然你也可以通过自己去理解、类比充分消化知识点,一天的时间快速背完一章的内容,然后开开心心地去吃火锅看电影。

总结一下,看视频吃力不讨好,少看多思考,才是硬道理。

希望大家珍爱生命,远离“毒”方法。

2.理解了就能记住了吗?

这句话可能很多人会赞同,理解了当然就能记住了啊。

好,估计看到这里,我说的一些话和道理大家都理解了,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背出我写的这篇文章。

是不是傻了。。。这。。。背不出来啊,头脑一团乱麻啊,只能蹦出来几个字和零碎的句子是不是?

通过刚才的例子我相信大家明白了三个道理:

1.理解了不一定能记住

2.大多数人甚至自己都信以为真的道理不一定是真的

3.做任何事不能想当然地跟风去做,必须做好功课,找到事情的本质和根本解决方法。

4.需要复习几轮比较好

误区四:记不记得住和记得遍数没有关系,而是和辨识度和记忆的深刻度有关。

经常有学妹问我类似的问题,学姐需要背几遍?学姐需要复习几轮?学姐你背了几遍?

我一遍就记住了,你也只背一遍吧。。。并不是我记忆力有多好,而是我知道怎么不容易忘。后面会介绍如何记这些题目。

我想说的是,每个人的记忆力和情况都是不同的,也并不是复习的遍数越多就记得越牢,所以这个问题没有确切的答案,不要听一些学姐说的复习6轮8轮的,甚至还给你做好艾宾浩斯的表格让你打勾勾自己复习的遍数,千万不要那样,不然你就会像可怜的西西弗斯一样,每天滚着大石头上山,晚上大石头又滚回原地了。。。

再来解释这句话:记不记得住和记得遍数没有关系,而是和辨识度和记忆的深刻度有关。

估计大家都有过这种情况,别人给你说一串电话号码,你怕忘就一直念好几遍,这时候有人突然叫了一下你的名字,再回过神来。。。忘了!

再或者,警察局出了个嫌疑人的画像,如下:

我相信你看一眼就能记住了,然后停留在脑海里挥之不去,甚至做梦都有可能梦到他。。。

所以,记忆和遍数没多大关系,和辨识度和深刻度有关。

不要再纠结到底需要复习几轮,谁都想一遍就记住,那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取一遍就记住。

什么?做不到?不可能的事,后面会教大家一遍就记住的方法。

5.该如何复习?

误区五:所有的题目都背,一上来就咔咔背

这其实也是之前我走过的弯路,拿到书之后就开始迫不及待地背了,管他三七二十一,背就完了!

这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一定要想清楚,背哪些?怎么背?

先来说背哪些。

可能大家都有这种情况,书的第一题永远是背的最熟练最好的,就像英语单词表第一个单词一样,背的老熟了,但是考试可能并不考啊!即使考了,分数也只是5分啊!

简直就是高成本低利润的赔钱生意。

其实,考试就像做买卖一样,花最少的钱进货卖最多的钱才会越做越好。

应对考试也是如此,花最少的时间记住分值最多的才是正确的做法。

所以,找到考试的重点,然后猛攻,而不是花费很多时间,记那些零零碎碎没几分的小题目。

大家可以通过下面的做法找到背诵的重点,然后短时高效拿下高分。

1.找到自己要考学校的历年真题,标出题目的章节

2.对章节进行一个分析,按照出题频率高低排序,确定复习顺序(比如教育学考研333,教育学原理这本书第八九章出的题目特别多,就可以先从八九章入手)

3.对重复出现的题目特别关注,加星标记(不要以为之前考过就不考了,错!之前考多好几次正是说明了它很重要,一定要引起重视,背熟练了)

4.章节的顺序确定好了,题目该背哪些?

有的参考书会把历年考到这道题的学校列出来,可以根据考察这道题的学校数来确定重点题目,有的题目一次都没被考到,就可以打入冷宫,多多宠爱那些经常被考到的题目吧。

用这种方法,几个小时的时间就可以确定考试重点,复习的时候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不慌不乱了。那些被打入冷宫的题目怎么办?不看了吗?如果重点的都背完了可以稍微看看,如果重点的都还没看完,你管那些不考的题目干啥!

6.该怎么记?

误区六:记忆没有啥好方法,多重复就行了。

文章写了那么长了怕累着大家,下篇我们将介绍

1.你所用的记忆方法可能都是错的

2.如何正确高效记忆

放在下篇文章中,请点赞关注,一气呵成,潇洒离去,谢谢大家。

一定要关注哦,更大的干货等着你。

备考百科
暂无数据
备考资料
更多
暂无数据
课程推荐
暂无数据
免费预约试听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您的称呼:
资料下载
手机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