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11-8885
手机号:
验证码:
意向课程:
请选择
您的称呼:

考研政治| 马原重点理论和方法论

2025-01-15

唯物论部分

一、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原理内容: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着自然界。

  方法论:马克思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额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交换。

二、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辩证法部分

一、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方法论: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事物联系的条件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经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但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然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方法论:要立足现实,既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善于利用有利条件,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创造事物发展的条件。

三、事物发展的过程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方法论: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做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四、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即使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

      方法论:不能停留于现象而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五、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六、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法去分析事物。

七、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八、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坚持从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

九、矛盾不平衡性原理

      原理内容:1. 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2.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矛盾的次要方面是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地位的一方。

方法论:解决矛盾时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但要抓重点、抓关键、看主流。

认识论部分

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方法论:首先要坚持实践 一的观点,树立实践应有权威,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其次要重视认识的作用,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原理内容:1.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过程的无限性是指,人类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她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反复认识事物,并推动认识的不断发展。

三、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原理内容:真理和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真理也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真理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或因素,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对立,但超过一些范围,它们就会相互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

      方法论:坚持真理,修正谬误,善于分析失败的原因,化不利条件为有利因素,变失败为成功。

唯物史观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原理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制约其他社会矛盾的存在和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全面认识和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备考百科
暂无数据
备考资料
更多
暂无数据
课程推荐
暂无数据
免费预约试听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您的称呼:
资料下载
手机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