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3
一、法律的含义
①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
②法律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③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综上所述,可以将法律定义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①从意志体现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②从实质内容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③从重要作用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法律遵守(守法)等环节。
(1)法律制定
法律制定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我国立法贯穿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表达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诉求。
(2)法律执行
在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在狭义上,法律执行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
我国大部分的法律法规都是由行政机关执行的,行政执法的主体通常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3)法律适用
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司法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合理、及时。
司法原则主要有:司法公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等。
(4)法律遵守
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
守法意味着一切组织和个人严格依法办事的活动和状态。
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